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编码器设备,它将轴的角度运动或位置转换为模拟或数字代码,以识别位置或运动。增量式编码器是最常用的旋转编码器之一。增量编码器可用于定位和电机速度反馈应用,包括伺服/轻,工业或重型应用。增量编码器提供了极好的速度和距离反馈,并且由于涉及的传感器很少,系统简单且便宜。增量式编码器仅限于提供变化信息,因此编码器需要一个参考设备来计算运动。
1.增量编码器是如何工作的?增量编码器如何工作!
增量编码器在一次编码器旋转期间提供指定数量的脉冲。输出可以是单行脉冲(“a”通道)或两行脉冲(“a”和“B”通道),它们被偏移以确定旋转。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称为正交。在增量式光学编码器中,典型的组件由主轴组件、PCB和盖板组成。PCB包含一个传感器阵列,只产生两个主要的位置和速度信号。
使用增量式光学编码器,光学传感器检测光通过标记光盘。圆盘随着主轴组件的旋转而移动,信息由PCB转换成脉冲。对于增量式磁编码器,将光学传感器替换为磁传感器,旋转盘包含一系列磁极。
可选地,可以提供额外的信号:
索引或“Z”通道可以作为每转脉冲信号提供,用于在a和/或B通道上进行寻的和脉冲计数验证。该索引可以在A或b的各种状态下进行门控。它也可以是非门控的,并且具有不同的宽度。一些编码器还可以提供换向(U, V, W)通道。这些信号与伺服电机上的换向绕组对齐。它们还确保这些电机的驱动器或放大器以正确的顺序和正确的电平将电流应用到每个绕组。
2.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可以互相替代哪些产品?
虽然增量编码器通常用于许多反馈应用程序,但解析器和绝对编码器根据应用程序需求和环境提供替代方案。
*增量编码器和解析器
解析器是编码器的机电前身,其技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电流沿中心绕组产生磁场。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线圈。一个线圈是固定的,另一个线圈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两个相互作用的磁场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使解析器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
解析器设计的简单性使其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可靠地运行,从冷热温度范围到辐射暴露,甚至是由振动和冲击引起的机械扰动。但是,解析器对源程序集和应用程序集的宽容是以牺牲它们在复杂应用程序设计中工作的能力为代价的,因为它不能产生足够准确的数据。与增量式编码器不同,解析器只输出模拟数据,这可能需要专门的电子接口。
*增量编码器和绝对编码器
绝对编码器在速度和位置精度、容错和互操作性比系统简单性更重要的情况下工作。绝对编码器能够在系统断电时根据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在哪里”,如果编码器在停电期间移动,就会重新启动。
绝对编码器本身知道定位信息——它不需要依赖外部电子设备来提供编码器位置的基线索引。特别是与解析器和增量式编码器相比,绝对编码器的明显优势在于其定位精度如何影响整体应用程序性能,因此它通常是高精度应用程序的首选编码器,如CNC、医疗和机器人。
3.增量式编码器的使用与应用
增量编码器的设计是通用的和可定制的,以适应各种应用。基于环境的三大类应用程序是:
*重型:恶劣的环境,具有高污染和潮湿的可能性,更高的温度,冲击和振动要求,如纸浆,造纸,钢铁和木材厂。
*工业应用:一般工厂操作环境,要求标准IP评级,中等冲击,振动和温度规格,如食品和饮料,纺织,一般工厂自动化工厂。
*轻量化/伺服:高精度和温度要求的控制环境,如机器人、电子和半导体。